El Popola Ĉinio>

【E-文学】将爱沙尼亚的文学介绍给世界的女诗人希尔达· 德莱森

| 2015-09-06
Bookmark and Share

    卡洛采(K. Kalocsay, 1891-1976)从《文学世界》(Literatura Mondo)杂志创刊以来发表的诗歌创作中,编辑了一本《十二人集》(Dek du poetoj),于1934年出版,在十二位世界语诗歌作者之中,有两位女诗人,其中之一就是希尔达· 德莱森(Hilda Dresen)。


Hilda Dresen (1896-1982)
 

    希尔达· 德莱森1896年出生在爱沙尼亚的Harju地区,父亲是护林员。她在塔林的一所女子中学就读,1913年毕业,也是在那一年,她十七岁,学会了世界语。1916年她在Kolga的邮电局当电报员,1917年到塔林,仍然做电报员,直到1956年退休。

 

    从1922年开始,她的世界语诗歌和翻译作品,就不断地发表在《文学世界》、《世界语信使报》(Heroldo de Esp-o)、《实践》(La Praktiko)、《新时代》(La Nova Epoko)、《北方棱镜》(Norda Prismo)、《尼查文艺》(La Nica Literatura Revuo)《南方之星》(La Suda Stelo)等等世界语杂志上。

 

    “翻译对她来说,过去总好像,现在也还好像是,比原文创作更重要:她不仅仅是从爱沙尼亚语,而且也从俄语、德语等其他语言来翻译。”⑴

 

    希尔达· 德莱森翻译的爱沙尼亚女诗人玛丽·安德尔的诗选1929年出版,1931年又出版了她翻译的巴尔巴鲁斯的诗集《地平线》(Horizonto de Barbarus),1932年出版的《爱沙尼亚文选1》(Estonia Antologio I)里的诗歌译文,也出自她的笔下。她把至少五十位爱沙尼亚诗人的作品,用世界语介绍给世界!威廉·奥德(W. Auld)说:“多亏了她,我才对这个弱小民族的文学,为此也对其历史,产生了兴趣,而且爱上了。希尔达· 德莱森为了把爱沙尼亚人民的文化传播到国外所做的,超过任何一位爱沙尼亚人,难道是夸大其词吗?”⑵ 奥德的评价,我深有同感,我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,在“新文学”作家鲁迅、茅盾等提倡“译介弱小民族文学”的号召下,许多东北欧作家的作品,就是通过世界语译文转译的;我知道有一本爱沙尼亚诗选《美丽之歌》,就是孙用先生从世界语译文翻译的——这也是我至今所知唯一一本爱沙尼亚文学作品的汉译本!

 

    她的翻译作品还有:从俄文翻译的《叶赛宁诗选》(Versoj de Sergej Jesenin, 1965),1968年出版的《沉船》(Ŝippereo de Smuul),爱沙尼亚长篇史诗Kalevipoeg的节译本(1975),《苏维埃爱沙尼亚诗选》(Estona soveta poezio, 1977),《飞进蜂房》(Al abelujo ĝi flugas de Juhan Liiv)等等。

 

    她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,世界语伴随着她度过那恐怖的岁月。她自己说:“我记得,常常是警报拉响的时候,我没有急于钻防空洞,而是坐在“木刻楞”小房子的我那房间里,安静地继续翻译。那时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已无所谓,一切听天由命。十四行诗的译文就是这样出来的……”⑶ 真是世运史上的传奇!

 

 

    虽然早在1922年她就从事创作了,她的诗在各种世界语杂志上发表,但是直到她七十岁时,才编辑了自己的诗集,取名《北方大自然》(Norda Naturo),1968年,由“接力”(Stafeto)出版社出版。故乡茂密的大森林美丽的景色,给了她创作的源泉,她的诗篇多为歌咏大自然风光的抒情佳作。如她写给人们送来洁白和芳香的《稠李子》(Paduso):

 

Paduso, reĝino de l’ Nordo

Kun blanka floraro,

Unua printempa heroldo,

Ornam’ de l’ kamparo.

……

 

    我以前给《世界》(La Mondo)杂志写过随笔,介绍过她的诗篇(参看拙作《风过留痕》一书,远方出版社,2008),就不再重复了。卡洛采(K. Kalocsay)对她的诗作,有过中肯的评价:“她诗作的基调是忧伤,对自己的和人们的忧伤。但不是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,而同天空的忧郁色彩相类似。透过它人们希望和渴求光明。这希望之光甚至使灰色也能特别的丰富多彩,在她充满欢乐的春天的画面上抖擞。”⑷

 

    人们把诗人自己就比喻为给人间洒满洁白和清香的稠李子花:她辞世时,诗人布尔顿(M. Boulton)的悼诗就写道:

 

En Estoni’ paduso falas:

Veas la vento el la nordo

Kun plora muĝo pri la morto;

Fino, funebro, aktualas.

……

Paduso daŭre blankpetalas.

 

    (爱沙尼亚的稠李子倒下了,/ 北方的风儿呜咽悲伤 / 带着对死亡的嚎啕;/ 生命终结,哀悼一场。……稠李子还是在洁白闪亮。)

 

    希尔达·德莱森1981年2月5日,病逝在塔林。就在她去世的当天,奥德就得到消息,动笔写了充满真情的,感人泪下的悼文“我们再也找不到她的替代者了”(Ni ne trovos ŝian anstataŭanton)。⑸

 

石成泰

 

    注释:

    ⑴ E. Linnuse: Prologo, Norda Naturo, Stafeto, 1968, p. 9

    ⑵ W. Auld: Pajleroj kaj stoploj, UEA, 1997, p. 46

    ⑶ 同⑵, p.47

    ⑷ 同 ⑴, p.10

    ⑸ 同 ⑵, 46-50

Ipernity: El Popola Chinio

Facebook: EPC El Popola Chinio

Twitter: El Popola Chinio

WeChat: El-Popola-Chinio aǔ Skani la du-dimensian kodon por legi EPĈ en WeChat

 

Komento

Gastlibro

Kontonomo Anonimulo
No Comments